?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程序的有關規定,經審議,黑河市生態環境局擬對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HC09#閥室新增下載點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作出審批意見。為保證審批意見的嚴肅性和公正性,現將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基本情況予以公示。公示期為2025年10月9日至10月14日(5個工作日)。
?聽證權利告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自公示起5日內申請人、利害關系人可提出聽證申請。
?通訊地址:黑河市愛輝區龍江路69號
?郵 ??編:164300
序號 |
項目名稱 |
建設地點 |
建設單位 |
環境影響評價機構 |
建設項目概況 |
主要環境影響及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 |
聯系電話 |
1 |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HC09#閥室新增下載點項目 |
五大連池市境內 |
******有限責任公司北方哈爾濱輸油氣分公司 |
******有限公司 |
工程分兩期建設。一期從中俄東線HC09#閥室接氣,管道輸送至新發分輸站,向下游供氣,全長約1.97千米,管徑219.1毫米,設計壓力12.0兆帕,設計輸量2.07×108立方米/年,采用犧牲陽極防腐保護,埋地敷設(管頂埋深≥2.5米);新建新發分輸站1座,設計壓力12兆帕,設清管器接收筒,站場設4路分輸接口,其中1路向京能CNG母站供氣、其余3路為預留分輸接口。二期對中俄東線HC09#閥室改造擴建,增設清管器發送筒。 |
(一)生態保護措施。施工期,加強施工管理,嚴格控制施工范圍;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加強植被、耕地等保護;注重對野生動物的保護,禁止捕獵;規范施工作業時間與方式,減少施工噪聲對鳥類、哺乳類等野生動物的干擾;管線施工涉及公益林工段采用頂管施工工藝,最大程度降低對公益林生態環境的影響。施工結束后,對施工便道、堆管場等臨時工程占地及時平整場地,剝離表土按要求回覆后,開展復耕、綠化或恢復原地貌工作。 (二)土壤環境保護措施。嚴格執行黑土地保護利用相關法律法規與規章制度,節約、集約使用土地,按照標準規范剝離表土,做好表土保護,避免水淹耕地或破壞土壤生態環境。落實水土保持和揚塵防治措施,采取編織袋圍擋、土工布覆蓋、設置截水溝等工程防護與保育措施,防止土壤流失、污染及質量退化,減輕水土流失危害。 (三)水環境保護措施。施工期,管道試壓廢水經絮凝沉淀處理后回用于施工車輛沖洗補水和施工場地灑水抑塵;施工機械及車輛沖洗廢水經臨時隔油沉淀池處理后循環使用;生活區生活污水依托當地污水處理系統,生產區設置防滲旱廁定期清掏。運營期,生活污水排入防滲化糞池,定期清掏外運堆肥;分離器檢修廢水排入站內排污池(31.5立方米),滿足《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三級標準后,送五大連池市污水處理廠處理。 (四)大氣環境保護措施。施工期,材料運輸合理選擇路線,采取遮蓋措施;建材定點堆放,并采取防塵、抑塵措施;施工結束后,及時回填覆土,施工場界顆粒物無組織排放應符合《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中表2要求。運營期,加強設備維護,定期對管道和閥室等易泄漏部位進行巡檢,減少不必要的管道放空。站場廠界非甲烷總烴無組織排放滿足《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表2要求,站內非甲烷總烴滿足《揮發性有機物無組織排放控制標準》(GB37822—2019)要求。 (五)聲環境保護措施。施工期,合理選擇運輸路線,優化施工場地布置,控制施工作業時間,施工場界噪聲應符合《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要求。運營期,選用低噪聲設備,對高噪聲設******居民做好溝通。新發分輸站西、東、南廠界、現有的中俄東線HC09#閥室廠界噪聲應符合《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中的1類標準,新發分輸站北廠界噪聲應符合4a類標準。 (六)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期,生活垃圾由當地環衛部門統一收集處理;管道施工廢料、建筑垃圾、清管掃線廢渣一并運至市政部門指定地點處理。運營期,清管收球作業廢渣、分離器檢修廢棄物、廢鉛蓄電池、廢礦物油、含油抹布等危險廢物暫存于危險廢物貯存點(建設和管理應符合《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2023要求),定期交由有資質單位處置;廢濾芯更換時交由廠家直接回收;生活垃圾由當地環衛部門統一收集處理。 (七)環境風險防范措施。嚴格落實管道防腐措施,管道沿線設立標志樁、警示牌,加強管線巡檢;規范管理危險廢物,控制環境風險并杜絕污水事故排放;健全完善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加強風險防控預警體系建設,定期開展應急演練,強化與地方管理部門的應急聯動,防止污染事故發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