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ying)響(xiang)評價(jia)審批程序的有關規定,經審查,我廳(ting)擬對宜春500 千伏輸變電(dian)工程作出審批意見。
為保證此次審查工作的嚴肅性和(he)公正性,現將擬(ni)作出審批意見的環境影響(xiang)報告表基(ji)本(ben)情況(kuang)予以公示。
公(gong)示(shi)期為2025年10月(yue)16日 至 2025年10月(yue)22日(5個工作日)
聽(ting)證權(quan)利(li)告知:依據《中華人(ren)(ren)民共和國(guo)行政許可法》,自公示起五(wu)日內(nei)申請人(ren)(ren)、利(li)害關系(xi)人(ren)(ren)可對以(yi)下擬(ni)作出的建設項目環境(jing)影響報告表(biao)審批意見要(yao)求聽(ting)證。
聯系電話:0791-******
******服務中心(方樓(lou))4樓(lou)19號(hao)窗口
郵編:330077
建設名稱: | 宜春500 千伏輸變電工程 |
建設地點: |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 |
建設單位: | ******有限公司 |
建設項目概況(環評單位提供): | (1)宜春500kV變電站新建工程:宜春500kV變電站站址位于宜春市袁州區洪塘鎮伊塘村花木前東面,本期建設1×1000MVA主變壓器,500kV出線間隔4個(至孔目江2個、安源2個),220kV出線間隔6個(至鋰電2個、明怡2個、沙潭1個,備用1個至萬載西),新建低壓無功補償設備:1×60Mvar并聯電容器、2×60Mvar并聯電抗器。(2)孔目江~安源Ⅰ、Ⅱ回π入宜春變500kV線路工程:線路起點為已建500kV孔安Ⅰ、Ⅱ線163#、162#附近π接點,終點為擬建宜春500kV變電站500kV構架,最終形成宜春~安源Ⅰ、Ⅱ回500kV線路、宜春~孔目江Ⅰ、Ⅱ回500kV線路。新建線路路徑長2.4km,其中至安源側1.1km,至孔目江側1.3km,均采用雙回路架空設計,導線采用4×JL3/G1A-630/45鋼芯高導電率鋁絞線。 |
主要環境影響及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環評單位提供): | 一、項目施工期間環境影響評價結論:在合理組織施工并采取相關環保措施的前提下,本工程施工期產生的噪聲、施工揚塵、固體廢物以及污水對環境的影響將減至最低。同時,施工期的影響是短暫的,隨著施工期的結束,其影響也將隨之消失。二、項目營運期間環境影響評價結論:1、電磁環境影響分析結論(1)變電站工程:根據類比監測結果,本項目擬建宜春500kV變電站建成運行后,廠界四周(電磁環境影響50m評價范圍內)的工頻電場強度和工頻磁感應強度值均滿足GB 8702—2014中工頻電場強度4000V/m、工頻磁感應強度100μT的公眾曝露控制限******居民區時)最小線高下,邊導線外地面投影離地1.5m高處的工頻電場強度及工頻磁感應強度均滿足GB 8702—******居民區時,當導線對地最小高度分別為17m、18m、20m、22m時,距地面1.5m、4.5m、7.5m、10.5m高度處,線路邊相導線外5m處的電磁環境工頻電場強度及工頻磁感應強度均同時滿足GB 8702—2014中工頻電場強度4000V/m、工頻磁感應強度100μT的公眾曝露控制限值要求。(3)電磁環境敏感目標預測結論:本項目輸電線路(導線對地最小高度為17m時)沿線評價范圍內電磁環境敏感目標處各樓層的模式預測工頻電場強度、工頻磁感應強度均滿足GB 8702—2014中工頻電場強度4000V/m、工頻磁感應強度100μT的公眾曝露控制限值要求。2、聲環境影響評價結論(1)變電站工程:聲環境影響預測結果表明,在采取噪聲防治措施(即在變電站東側圍墻上裝設211.5m長、0.5m高的聲屏障)后,宜春500kV變電站本期建成投運后對廠界噪聲的貢獻值均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中2類排放限值要求。周邊聲環境敏感目標晝間及夜間噪聲預測值均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 3096—2008)中1類標準限值要求。(2)輸電線路工程:500kV雁船I、Ⅱ同塔雙回線路與本項目輸電線路電壓等級、架設型式、導線排列方式、導線相序、導線分裂數、導線分裂間距均一致;導線型號、導線外徑略有差異,具有一定的可比性。根據類比監測結果可知,本項目輸電線路建成投運后,沿線聲環境敏感目標處的聲環境質量能滿足GB 3096—2008中1類標準限值要求。3、地表水環境影響評價結論(1)變電站工程:巡檢人員產生的生活污水經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裝置處理達到排放標準后用于站區綠化和道路沖洗,不外排;站區雨水經雨水管網系統收集后,排放到站外水塘或站外水渠內,對地表水環境無影響。(2)輸電線路工程:輸電線路運行期不產生廢水,不會對線路沿線水環境造成污染影響。4、固體廢物環境影響分析結論:變電站運行期固體廢物主要為變電站巡檢人員產生的少量生活垃圾、廢鉛蓄電池及廢變壓器油;輸電線路運行期間不產生固體廢物,僅在檢修時可能更換絕緣子串與導線,更換的絕緣子串與導線交由電力公司物資部門進行處置。生活垃圾集中存放于站內移動式垃圾箱并由當地環衛部門定期清運;變電站產生的廢鉛蓄電池屬于危險廢物,更換的廢鉛蓄電池由公司物資部門統一委托有資質單位處理;變電站檢修或發生事故時產生廢變壓器油等危險廢物由公司物資部門統一委托有資質單位處理,防止產生二次污染。5、環境空氣影響分析結論:本工程運行期間無工業廢氣排放,對周圍環境空氣不會造成影響。6、生態環境影響評價結論:變電站運行在圍墻內進行,生活垃圾及時清運,生活污水達標處理、不外排,因此,變電站運行期間不會對站外生態環境產生影響;輸電線路在運行期對區域植被及植物資源沒有影響;對獸類和兩棲爬行類等陸生動物的生境和活動起著一定的阻礙作用,但由于線路工程塔基為點狀分布,兩塔之間距離一般為500m左右,桿塔之間的區域為架空線路,均不會對遷移動物的生境和活動產生真正的阻隔。工程運行后,陸生動物仍可自由活動和穿梭于站址四周及線路兩側,不會對其棲息和繁衍造成明顯影響。三、污染防治措施:①本期在宜春500kV變電站東側圍墻上裝設21.15m長、1.5m高的隔聲屏障。②加強變電站和輸電線路的運營管理,確保周邊環境敏感目標處電磁環境與聲環境質量能滿足相應標準要求,減少對周圍電磁環境與聲環境的影響。③輸電線路經過(耕******居民區時,最低弧垂對地距離需滿足17m(地面1.5m)、18m(地面4.5m)、20m(地面7.5m)、22m(地面10.5m)。④開展運行期電磁環境監測和管理工作,切實減少對周圍環境的電磁影響。 |
公眾參與情況(建設單位提供): | / |
相關環保措施承諾(建設單位提供): | / |
建設單位或地方政府做出的相關環境保護措施承諾文件(建設單位提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