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永州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聚焦降本減負、提質增效的工作目標,通過一系列創新與改革舉措,積極應對市委巡察反饋問題,優化營商環境。
健全“管”的機制,在服務體系上突出便捷高效。開啟“零接觸”投標、開標、異地評標新模式。自去年起,該中心建設工程、政府采購、自然資源、國有產權交易實現全流程電子化。項目進場受理自動化,所有公共資源交易項目進場均已實現網上進場自動受理;數據安全管理采取分段授權及嚴格密碼管理。提高系統運行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完善《信息系統應急預案》;從嚴管理現場服務,制定《現場服務人員管理規定》,《監督室“十不準”》,嚴格規范現場行政監管人員行為。
加大“減”的力度,在政企服務上突出企業滿意。擴展投標保證金繳納方式,實現擔保保函、保險保函、銀行保函三種投標電子保函形式全覆蓋。自保函平臺上線以來,釋放企業資金壓力超12億元。在簡化流程、縮短業務辦理方面,承諾48小時與24小時內完成項目管理及其他業務辦結,提高辦事效率;對于電子保函費率問題,統一將三種投標電子保函單筆保費收入最低限為500元/單,最高為擔保金額的8‰的收費費率下調為。單筆保費收入最低限為300元/單,最高為擔保金額的6‰,促成了保函金融機構“標降量漲”與投標人“費減益增”的雙贏局面。
增強“爭”的氛圍,在市場秩序上突出開放有序。采取數字見證結果全公開模式,對所有交易過程中的關鍵環節進行記錄,并生成《數字見證報告》;利用先進的大數據分析和“啄木鳥”預警系統,精準識別與預警圍標、串標等不正當競爭行為,并及時將分析報告轉交執法部門處理,打擊市場操縱行為。同時,共享開放市場準入,先后吸引接入12家從事電子保函業務的金融服務機構,為3家ca機構設立便民服務點,引進專家費用不見面支付平臺1家,為廣大招投標人提供更高效、更優質的場內服務,助力永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