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污染風險評估報告
(公示版)
委托單位: | 瑞昌市自然資源儲備交易中心 |
******有限公司 | |
編制單位: | ******有限公司 |
2025年9月 |
目錄
"#_Toc22054 ">1前言
"#_Toc19479 ">2概述
"#_Toc12341 ">2.1評估范圍
"#_Toc22521 ">2.2評估目的和原則
"#_Toc12932 ">2.3評估依據
"#_Toc719 ">2.4評估方法及技術路線
"#_Toc12760 ">3評估結論和建議
"#_Toc17900 ">3.1結論
"#_Toc25431 ">3.2建議
1?前言
瑞昌銅嶺銅礦考古遺址公園項目地塊四(以下簡稱:本地塊)位于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夏畈鎮江西瑞昌銅嶺銅礦國家礦山公園(原銅嶺村、禁地村、九冶總廠),本地塊東至899鄉道,南至考古大棚,西至地塊圍墻,北至897鄉道,占地面積198320.17m2(約合297.48畝),地塊中心地理坐標為東經:115.554410°,北緯:29.758993°。本地塊歷史上涉及江西銅嶺鋼鐵廠(后由九江冶金總廠整體接管)(1958年~2009年)和江西瑞昌銅嶺銅礦國家礦山公園(2013年至今),江西銅嶺鋼鐵廠主要從事煉鐵,行業類別為C3110煉鐵。本地塊內江西銅嶺鋼鐵廠原有建(構)筑物及生產設備大部分已拆除,考古挖掘和后續國家礦山公園建設過程中存在地塊內土壤進行土地平整及回填。本地塊現狀為江西瑞昌銅嶺銅礦國家礦山公園,用地性質為文化設施用地(A2),未來規劃為文化設施用地(A2),屬于《土壤環境質量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36600-2018)中的第二類建設用地。根據本地塊的規劃設計文件,本地塊內原有水體將改造為景觀塘,民舍改造為民宿,未利用地設計為建筑物和園林綠化區域,將不再存在與文化旅游和遺址保護無關的活動。
本地塊歷史上先后為農用地、工礦用地和文化設施用地,未來規劃為文化設施用地(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江西省土壤污染防治條例》(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江西省“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贛環土壤〔2022〕6號)、《關于保障工業企業場地再開發利用環境安全的通知》(環發[2012]140號)、《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國發〔2016〕31號)和《江西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環發〔2016〕50號)等相關法律法規和上位規劃要求“地塊用途變更為住宅、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前,需要對地塊進行土壤污染狀況調查”。
************有限公司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工作,調查報告于2024年11月5日通過專家組評審,于2024年11月8日通過專家復核并進行備案。土壤污染狀況查結果表明,本地塊內土壤超標點位134個,地塊土壤超標污染物為砷、鎘、銅、鋅、錳和鈷,超標深度為0~7.5m,砷、鎘、銅、鋅、錳和鈷的超標深度分別為0~7.5m、0~2.5m、0.5~6.0m、0~3.0m、0~6.0m和0~6.0m。,土壤超標區域面積為163403.93,扣除考古探方保護區(900.32
)后為162503.61
。本地塊內地下水、沉積物和地表水均不存在污染物超標情況。本地塊內土壤污染物含量超過《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DB361282-2020)規定的第二類用地篩選值,屬于污染地塊,需進一步開展土壤污染風險評估工作。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第六十條規定,“對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報告評審表明污染物含量超過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的建設用地地塊,土壤污染責任人、土地使用權人應當按照國務院生態環************有限公司開展本地塊土壤污染風險評估工作。
1、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回顧
項目組于2024年6月14日~25日對本地塊開展了第一階段調查,于2024年7月20日~8月6日、2024年10月8日~25日對本地塊開展了第二階段調查初步采樣分析工作和詳細采樣分析工作,第二階段調查合計布設191個土壤采樣點(173個土壤監測點、18個土壤對照點)、4個地下水監測井、13個地表水采樣點和1個沉積物采樣點。
(1)土壤樣品數量合計829個,土壤樣品檢測指標共計76項,檢出指標共計39項,檢出指標為pH值、鎳、銅、鉛、鎘、砷、汞、六價鉻、鉻、鋅、錳、鈷、硒、釩、銻、鉈、鉬、鐵、鈹、氟化物、氰化物、氨氮、茚并[1,2,3-c,d]芘、二苯并[a,h]蒽、苊烯、苊、芴、菲、蒽、熒蒽、芘、苯并[a]蒽、屈、苯并[b]熒蒽、苯并[k]熒蒽、苯并[a]芘、苯并[g,h,i]苝、二噁英類和石油烴(C10~C40)。調查表明本地塊內土壤污染物存在超過《建設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DB36/1282-2020)第二類建設用的篩選值,超標指標為砷、鎘、銅、鋅、錳和鈷,土壤中砷、鎘、銅、鋅、錳和鈷的超標樣品數量分別為386個、2個、8個、3個、13個和35個。超標點位共計134個,砷超標點位為S1~9、S11~12、S14~15、S17~18、JS1~6、JS7~12、JS14~16、JS20~24、JS27、JS29~30、JS32~35、JS39、DS1~33、DS35~47、DS49~63、DS65~68、DS70、DS72~76、DS79~90、DS94、DS98~104和DS115,鎘超標點位為S1和JS3,銅超標點位為JS33、JS34、DS73、DS74、DS103和DS104,鋅超標點位為S1、JS3和DS40,錳超標點位為S2、S11、S19、JS8、JS11、DS103和DS104,鈷超標點位為S2、S11、S18、JS3、JS5、JS6、JS8、JS11、JS24、JS33、DS4、DS8、DS9、DS12、DS15、DS20、DS32、DS35、DS59、DS70、DS73、DS74、DS103和DS104。土壤超標區域面積為162503.61,其中砷、鎘、銅、鋅、錳和鈷的超標面積分別為158996.41
、3016.59
、20287.17
、6136.55
、12455.47
和44755.81
。砷、鎘、銅、鋅、錳和鈷的超標深度分別為0~7.5m、0~2.5m、0.5~6.0m、0~3.0m、0~6.0m和0~6.0m。
(2)地下水樣品檢測指標共計50項,檢出指標共計22項,檢出指標為pH值、濁度、鐵、錳、銅、鋅、鋁、鈉、鎘、鉛、汞、砷、硫酸鹽、氯化物、氟化物、色度、溶解性固體總量、硝酸鹽(以N計)、總硬度、耗氧量、揮發酚和石油烴(C10~C40)。地下水樣品中濁度、鐵、錳、鋁、氨氮和揮發酚超過了《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2017)中III類地下水限值,但未超過IV類地下水標準限值,其他常規指標和特征污染因子均未超過《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2017)中III類限值或《上海市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風險評估、風險管控與修復方案編制、風險管控與修復效果評估工作的補充規定(試行)》(滬環土〔2020〕62號)中第二類用地篩選值。
(3)地表水樣品檢測指標共計49項,檢出指標為共計20項,檢出指標為pH值、水溫、溶解氧、鉛、砷、錳、汞、硒、銻、鈹、石油類、氟化物、氨氮、高錳酸鉀鹽指數、總磷、總氮、化學需氧量、揮發酚、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和菲。地表水體中的溶解氧、總氮、石油類和汞超過《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III類地表水限值,其余檢測項目的檢出濃度均低于《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III類地表水限值或《污染場地風險評估技術導則》(HJ25.3-2014)(征求意見稿)附錄F中地下水中污染物的最大濃度限值中的農田灌溉用水的最大濃度限值。溶解氧和總氮超標可能與地塊內少量種養殖有關,汞和石油類超標可能與采樣調查期間博物館裝修作業有關。
(4)沉積物樣品檢測指標共計75項,檢出指標為共計22項,檢出指標為pH值、鎳、銅、鉛、鎘、砷、汞、六價鉻、鉻、鋅、錳、鈷、硒、釩、銻、鉈、鉬、鐵、鈹、總氟化物、氨氮和石油烴(C10~C40)。沉積物檢測項目均未超過《建設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DB36/1282-2020)和《四川省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DB51/T2978-2023)中第二類用地的篩選值。
綜上,本地塊內土壤污染物砷、鎘、銅、鋅、錳和鈷最大檢出值超過《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DB361282-2020)規定的第二類用地篩選值,屬于污染地塊,需進一步開展土壤污染風險評估。
2、風險評估情況
根據設計文件和設計單位開具的《瑞昌市銅嶺銅礦考古遺址公園房建項目土層開挖概況》可知,新建建筑高度均為10m,基礎型式采用樁基礎(泥漿護壁鉆、沖孔灌注柱)、承臺土層挖深1.5m,無需支護及放坡開挖;其他區域為文化街區、停車場,廣場和綠化,不涉及地下開挖。本地塊內擬改造/保留的現有建筑物包括博物館、民宿(原民舍)和礦道探索樂園(原煉鋼車間),現有建筑物均為混凝土地面而不存在重金屬暴露途徑,且建成時間均早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故本次風險未將現有建筑物占地面積計入風險評估范圍。因此本次風險評估范圍為本次風險評估面積為198320.17(地塊面積)-900.32(考古探方保護區)-5825.81(現有建筑物)=191594.04。
本次風險評估根據《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評估技術導則》(HJ25.3-2019******學院土(tu)壤環境與(yu)污染修復(fu)重(zhong)點實(shi)驗室(南京(jing)土(tu)壤研究所(suo))
、國家環境保護土壤環境管理與污染控制重點實驗室(生態環境部南京所)聯合開發的《污染場地風險評估電子表格2024-12-13》進行風險評估,風險評估結果表明:(1)危害識別。本地塊土壤關注污染物為砷、鎘、銅、鋅、錳和鈷。地下水無關注污染物。
(2)暴露評估。在第二類規劃用地情景下,針對土壤關注污染物砷、鎘、銅、鋅、錳和鈷,本次風險評估考慮土壤所有6種暴露途徑(經口攝入土壤顆粒物、皮膚接觸土壤顆粒物、吸入土壤顆粒物、吸入室外空氣中來自表層土壤的氣態污染物、吸入室外空氣中來自下層土壤的氣態污染物和吸入室內空氣中來自下層土壤的氣態污染物)和地下水2種暴露途徑(吸入室外空氣中來自地下水的氣態污染物和吸入室內空氣中來自地下水的氣態污染物)共8種土壤污染物的暴露途徑。經暴露評估計算,關注污染物砷、鎘、銅、鋅、錳和鈷的致癌效應總暴露量均為3.66E-07,非致癌效應總暴露量分別為1.13E-06,主要暴露途徑為經口攝入土壤顆粒物。
(3)風險表征。在第二類用地方式下,根據本地塊規劃設計方案進行風險評估。本地塊內土壤關注污染物砷、鎘、銅、鋅、錳和鈷的最大總致癌風險分別為7.74E-04、3.07E-06、0、0、0和1.47E-05,最大總危害商分別為1.33E+01、1.65E+00、1.10E+00、5.87E-01、1.14E+00和3.63E+00。其中,關注污染物砷、鎘、銅、錳和鈷的總致癌風險大于或總危害商大于1,風險不可接受;鋅的總致癌風險小于
且總危害商小于1,關注污染物鋅的風險可接受。各個規劃設計區域具體情況如下:
1)研學中心:土壤關注污染物砷、鎘、銅、鋅、錳和鈷的總致癌風險分別為5.44E-04、1.23E-06、0、0、0和5.02E-06,總危害商分別為9.37E+00、6.65E-01、6.71E-01、2.04E-01、4.39E-01和1.24E+00。因此,研學中心的土壤關注污染物砷、鎘和鈷的總致癌風險大于或總危害商大于1,砷、鎘和鈷的風險不可接受;關注污染物銅、鋅和錳的總致癌風險小于
且總危害商小于1,銅、鋅和錳的風險可接受。
2)藝術劇場:土壤關注污染物砷、鎘、銅、鋅、錳和鈷的總致癌風險分別為4.29E-04、1.38E-07、0、0、0和3.14E-06,總危害商分別為7.38E+00、7.43E-02、6.71E-01、3.01E-02、2.17E-01和7.75E-01。因此,藝術劇場的土壤關注污染物砷和鈷的總致癌風險大于或總危害商大于1,砷和鈷的風險不可接受;關注污染物鎘、銅、鋅和錳的總致癌風險小于
且總危害商小于1,鎘、銅、鋅和錳的風險可接受。
3)游樂中心:土壤關注污染物砷、鎘、銅、鋅、錳和鈷的總致癌風險分別為4.29E-04、1.10E-07、0、0、0和3.14E-06,總危害商分別為7.39E+00、5.93E-02、5.50E-02、3.01E-02、1.07E-01和7.75E-01。因此,游樂中心的土壤關注污染物砷和鈷的總致癌風險大于或總危害商大于1,砷和鈷的風險不可接受;關注污染物鎘、銅、鋅和錳的總致癌風險小于
且總危害商小于1,鎘、銅、鋅和錳的風險可接受。
4)游客中心:土壤關注污染物砷、鎘、銅、鋅、錳和鈷的總致癌風險分別為7.74E-04、9.26E-08、0、0、0和9.76E-06,總危害商分別為1.33E+01、4.99E-02、4.40E-01、6.64E-02、5.36E-01和2.41E+00。因此,游客中心的土壤關注污染物砷和鈷的總致癌風險大于或總危害商大于1,砷和鈷的風險不可接受;關注污染物鎘、銅、鋅和錳的總致癌風險小于
且總危害商小于1,鎘、銅、鋅和錳的風險可接受。
5)研學宿舍:土壤關注污染物砷、鎘、銅、鋅、錳和鈷的總致癌風險分別為1.73E-04、8.60E-09、0、0、0和1.54E-06,總危害商分別為2.97E+00、4.63E-03、2.52E-02、1.91E-03、8.00E-02和3.81E-01。因此,研學宿舍的土壤關注污染物砷和鈷的總致癌風險大于或總危害商大于1,砷和鈷的風險不可接受;關注污染物鎘、銅、鋅和錳的總致癌風險小于
且總危害商小于1,鎘、銅、鋅和錳的風險可接受。
6)印象江銅:土壤關注污染物砷、鎘、銅、鋅、錳和鈷的總致癌風險分別為6.59E-05、3.31E-08、0、0、0和1.38E-06,總危害商分別為1.14E+00、1.78E-02、4.23E-02、7.14E-03、7.70E-02和3.40E-01。因此,印象江銅的土壤關注污染物砷和鈷的總致癌風險大于或總危害商大于1,砷和鈷的風險不可接受;關注污染物鎘、銅、鋅和錳的總致癌風險小于
且總危害商小于1,鎘、銅、鋅和錳的風險可接受。
7)何以青銅:土壤關注污染物砷、鎘、銅、鋅、錳和鈷的總致癌風險分別為2.73E-04、8.60E-09、0、0、0和2.76E-06,總危害商分別為4.70E+00、4.63E-03、3.37E-02、1.30E-03、8.60E-02和6.80E-01。因此,何以青銅的土壤關注污染物砷和鈷的總致癌風險大于或總危害商大于1,砷和鈷的風險不可接受;關注污染物鎘、銅、鋅和錳的總致癌風險小于
且總危害商小于1,鎘、銅、鋅和錳的風險可接受。
8)考古探方:土壤關注污染物砷、鎘、銅、鋅、錳和鈷的總致癌風險分別為6.42E-04、8.50E-08、0、0、0和1.47E-05,總危害商分別為1.11E+01、4.58E-02、1.86E-01、5.63E-02、1.14E+00和3.63E+00。因此,考古探方的土壤關注污染物砷、錳和鈷的總致癌風險大于或總危害商大于1,砷和鈷的風險不可接受;關注污染物鎘、銅和鋅的總致癌風險小于
且總危害商小于1,鎘、銅和鋅的風險可接受。
9)道路與廣場和綠化區域:土壤關注污染物砷、鎘、銅、鋅、錳和鈷的總致癌風險分別為6.42E-04、3.07E-06、0、0、0和1.47E-05,總危害商分別為1.11E+01、1.65E+00、4.63E-01、5.87E-01、1.14E+00和3.63E+00。因此,道路與廣場和綠化區域的土壤關注污染物砷、鎘、錳和鈷的總致癌風險大于或總危害商大于1,砷和鈷的風險不可接受;關注污染物銅和鋅的總致癌風險小于
且總危害商小于1,銅和鋅的風險可接受。
(4)風險控制值計算與修復目標值。超風險污染物砷、鎘、銅、錳和銅的風險控制計算值分別為1.74mg/kg、90.70mg/kg、18045.60mg/kg、16619.58mg/kg和18.14mg/kg,修復目標值分別為60mg/kg、90.7mg/kg、18045.6mg/kg、16619.58mg/kg和70mg/kg。
風險管控/修復范圍與方量。將表層土壤檢測值與修復目標值進行比較,獲得土壤超風險控制值區域面積約128856.84,其中,砷、鎘、銅、錳和鈷的超風險控制值面積分別約為124457.01
、3016.59
、1910.86
、2110.22
和17362.19
。土壤超風險控制值總方量為95562.67
,砷、鎘、銅、錳和鈷的待管控/修復區域方量分別約為93362.76
、2816.60
、955.43
、2651.57
和9529.38
。
綜上,本地塊屬于污染地塊,在第二類規劃用地情景下,本地塊土壤關注污染物砷、鎘、銅、錳和鈷的風險不可接受,應當進行下一步風險管控/修復工作。
3、建議
(1)根據本次地塊調查評估和健康風險評估的結果,本地塊部分區域的受污染土壤超過風險可接受水平,建議根據國家和江西省相關規定針對超風險范圍內土壤實施修復或風險管控工程。
(2)本地塊內地表水存在汞、石油類、溶解氧和總氮等檢測項目超標情況,建議在后續工程施工過程中使用生態環境友好型建筑材料,避免汞和石油類超標;針對溶解氧和總氮超標,可以根據地表水體富營養化情況開展水生態修復。
(3)建議在地塊污染土壤施工過程中,時刻關注和防范現場突發情況,根據現場情況實時調整污染土壤清理邊界,以保證地塊修復能夠達到預期目標。
(4)如若污染土壤采用異位模式開展治理,基坑挖掘過程中收集的水應納入地下水處理系統集中處理。
(5)現有健康風險評估報告的結論主要基于目前規劃和建設方案,如規劃和建設方案發生變更,本報告結論將不再有效和適用。
2?概述
本地塊位于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夏畈鎮江西瑞昌銅嶺銅礦國家礦山公園(銅嶺村、夏畈鎮禁地村、原九冶總廠),本地塊東至899鄉道,南至考古大棚,西至地塊圍墻,北至897鄉道,占地面積198320.17m2(約合297.48畝),地塊中心地理坐標為東經:115.554410°,北緯:29.758993°。本地塊歷史上涉及江西銅嶺鋼鐵廠(后由九江冶金總廠整體接管)(1958年~2009年)和江西瑞昌銅嶺銅礦國家礦山公園(2013年至今),江西銅嶺鋼鐵廠主要從事煉鐵,行業類別為C3110煉鐵。本地塊內江西銅嶺鋼鐵廠原有建(構)筑物及生產設備大部分已拆除(未進行生產的煉鋼廠房1座、煙囪2座未拆除),在考古挖掘和后續國家礦山公園建設過程中存在利用地塊內土壤進行土地平整及回填情況。本地塊現狀為江西瑞昌銅嶺銅礦國家礦山公園,用地性質為文化設施用地(A2),主要建筑物包括2座民舍和博物館,建筑面積約7000平米。本地塊未來規劃為文化設施用地(A2),屬于《土壤環境質量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36600-2018)中的第二類建設用地。
本地塊東側為交通設施用地,原為江西銅嶺鋼鐵廠(1996年由九冶總廠整體接管)辦公生活區(已拆除),南側為農用地和林地,西側為原江西銅嶺鋼鐵廠鐵礦采選區(已拆除),北側為原江西銅嶺鋼鐵廠辦公生活區(已拆除)。本地塊現狀為江西瑞昌銅嶺銅礦國家礦山公園,建筑面積約7000平米,2013年5月中旬正式開工建設,2016年竣工,不存在工業企業生產活動。本地塊1958年開始啟用,由原江西銅嶺鋼鐵廠所有,從事鐵礦開采、洗選、煉鐵、鑄造成型等生產活動。1988年在本地塊及周邊地塊發現銅嶺銅礦遺址,1988年~1993年江西省文物考古隊先后進行了5期考古發掘,并按文物保護慣例對遺址進行回填。1996年為保護遺址,江西銅嶺鋼鐵廠政策性破產,成立九江冶金總廠(整體接管江西銅嶺鋼鐵廠),地塊由九江冶金總廠所有。2001年6月25日銅嶺銅礦遺址被國務院核定并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編號:5-56-1,1989年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為省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2001年九江冶金總廠正式停產,2009年整體改制搬遷,土地和廠房全部移交給瑞昌******委員會組織資格評審并公示,獲得第三批國家礦山公園建設資格。2013年5月,江西瑞昌市正式啟動江西瑞昌銅嶺銅礦國家礦山公園建設,主要建筑為博物館,2015年9月博物館主體工程完工。根據2020年12月1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公布第四批國家工業遺產名單的通告》(工信部政法函〔2020〕348號),江西瑞昌銅嶺銅礦國家礦山公園被納入《第四批國家工業遺產名單》。根據2021年10月12日國家文物局印發的《大遺址保護利用“十四五”專項規劃》(文物保發〔2021〕29號),瑞昌市銅嶺銅礦遺址被納入其中。2022年12月29日本地塊位列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名稱:瑞昌銅嶺銅礦考古遺址公園)。2024年2月29日瑞昌市博物館與瑞昌市自然資源儲備交易中******資源局規劃條件審批表[2024年第(007)號]》,本地塊規劃為文化設施用地(A2),屬于《土壤環境質量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36600-2018)中的第二類用地。根據贛(2024)瑞昌市不動產權第******號、贛(2024)瑞昌市******有限公司單獨所有,用地性質為文化設施用地(A2)。
******有限公司完成了本地塊的土壤污染狀況第二階段調查,出具了《瑞昌銅嶺銅礦考古遺址公園項目地塊四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報告(終稿)》。土壤污染狀況查結果表明,本地塊內土壤超標點位134個(采樣深度0~7.5m),本地塊土壤超標污染物為砷、鎘、銅、鋅、錳和鈷,超標深度為0~7.5m,土壤超標區域面積為164841.37m2,本報告根據清潔點連接重新計算得到土壤污染區域面積約162503.61(扣除考古探方保護區后)。本地塊內地下水、沉積物和地表水均不存在污染物超標情況。本地塊內土壤污染物含量超過《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DB361282-2020)規定的第二類用地篩選值。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文件要求,本地塊重新開發利用前必須進行風險評估。在地塊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的基礎上,按照我國發布的《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評估技術導則》(HJ25.3-2019)中相關技術要求開展本地塊的風險評估工作,采用HERA++軟件計算本地塊關注污染物的致癌風險和危害商,確定本地塊土壤和地下水中污染物的風險水平,判斷是否需要采取修復措施或風險管控。在此基礎上編制了《瑞昌銅嶺銅礦考古遺址公園項目地塊四土壤污染風險評估報告》。
2.1?評估范圍
本次風險評估范圍為瑞昌銅嶺銅礦考古遺址公園項目地塊四范圍,地塊東側為交通設施用地(原江西銅嶺鋼鐵廠辦公生活區,已拆除),南側為農用地和山地,西側為原江西銅嶺鋼鐵廠鐵礦采選區(已拆除),北側為原江西銅嶺鋼鐵廠辦公生活區(已拆除)。占地面積為198320.17。風險評估范圍見圖2-1,拐點坐標詳見表2-2。根據《江西省瑞昌銅嶺銅礦遺址保護規劃(2010-2030)》,本地塊內存在考古探方保護區。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應當對本地塊內的考古探方保護區進行保護,不得進行與文物保護無關的活動,因此本次風險評估范圍不考慮考古探方保護區(900.32
),考古探方保護區空間位置詳見圖2-2,邊界拐點坐標詳見表2-3。根據本地塊規劃設計文件根據詳細調查報告可知,本地塊內擬改造/保留建筑物包括博物館、民宿(原民舍)和礦道探索樂園(原煉鋼車間),現有建筑物建設時間信息詳見表2-1,現有建筑物面積合計5825.81
。因此,本次風險評估面積為198320.17-900.32-5825.81=191594.04
。
序號 | 建筑物 | 占地面積 ( | 備注 | |
原名稱 | 變更名稱 | |||
1 | 博物館 | 博物館 | 4556.36 | 2013開建,2016年建成 |
2 | 煉鋼車間 | 礦道探索樂園 | 907.57 | 歷史遺存,擬改造保留 |
3 | 民舍1 | 民宿1 | 159.30 | 歷史遺存,擬改造保留 |
4 | 民舍2 | 民宿2 | 202.58 | 歷史遺存,擬改造保留 |
5 | 合計 | 5825.81 |
圖2-1評估地塊范圍
拐點 | X | Y | 經度 | 緯度 |
J1 | ******.043 | 360181.383 | 115.554409 | 29.762175 |
J2 | ******.972 | 360182.903 | 115.554427 | 29.762039 |
J3 | ******.447 | 360183.698 | 115.554437 | 29.761953 |
J4 | ******.605 | 360183.538 | 115.554435 | 29.761909 |
J5 | ******.763 | 360183.380 | 115.554434 | 29.761866 |
J6 | ******.722 | 360179.438 | 115.554398 | 29.761558 |
J7 | ******.862 | 360177.453 | 115.554380 | 29.761406 |
J8 | ******.044 | 360175.680 | 115.554364 | 29.761227 |
J9 | ******.653 | 360168.683 | 115.554296 | 29.760916 |
J10 | ******.520 | 360168.255 | 115.554292 | 29.760897 |
J11 | ******.503 | 360166.843 | 115.554278 | 29.760833 |
J12 | ******.306 | ****** | 115.554270 | 29.760795 |
J13 | ******.739 | 360163.675 | 115.554248 | 29.760691 |
J14 | ******.790 | 360161.781 | 115.554229 | 29.760592 |
J15 | ******.375 | 360155.136 | 115.554163 | 29.760407 |
J16 | ******.924 | 360150.648 | 115.554119 | 29.760285 |
J17 | ******.234 | 360143.452 | 115.554046 | 29.760143 |
J18 | ******.409 | 360122.156 | 115.553833 | 29.759700 |
J19 | ******.857 | 360115.278 | 115.553763 | 29.759577 |
J20 | ******.588 | 360109.660 | 115.553707 | 29.759466 |
J21 | ******.134 | 360096.720 | 115.553577 | 29.759226 |
J22 | ******.972 | 360093.568 | 115.553544 | 29.759242 |
J23 | ******.796 | 360089.093 | 115.553497 | 29.759276 |
J24 | ******.990 | 360081.575 | 115.553420 | 29.759241 |
J25 | ******.766 | 360056.591 | 115.553163 | 29.759128 |
J26 | ******.109 | 360041.752 | 115.553011 | 29.759057 |
J27 | ******.757 | 360033.968 | 115.552931 | 29.759017 |
J28 | ******.455 | 360024.121 | 115.552830 | 29.758959 |
J29 | ******.624 | 360012.657 | 115.552712 | 29.758887 |
J30 | ******.456 | 359999.960 | 115.552582 | 29.758812 |
J31 | ******.895 | 359993.686 | 115.552518 | 29.758779 |
J32 | ******.268 | 359985.362 | 115.552432 | 29.758746 |
J33 | ******.742 | 359978.894 | 115.552366 | 29.758722 |
J34 | ******.271 | 359968.942 | 115.552263 | 29.758699 |
J35 | ******.910 | 359956.562 | 115.552136 | 29.758667 |
J36 | ******.523 | 359951.703 | 115.552086 | 29.758654 |
J37 | ******.261 | 359940.019 | 115.551965 | 29.758623 |
J38 | ******.802 | 359930.949 | 115.551872 | 29.758600 |
J39 | ******.557 | 359920.579 | 115.551765 | 29.758579 |
J40 | ******.409 | 359914.500 | 115.551702 | 29.758567 |
J41 | ******.587 | 359905.448 | 115.551609 | 29.758559 |
J42 | ******.718 | 359885.737 | 115.551405 | 29.758531 |
J43 | ******.275 | 359854.517 | 115.551083 | 29.758487 |
J44 | ******.696 | 359835.145 | 115.550883 | 29.758462 |
J45 | ******.786 | 359820.890 | 115.550736 | 29.758443 |
J46 | ******.611 | 359812.817 | 115.550653 | 29.758432 |
J47 | ******.654 | ****** | 115.550603 | 29.758431 |
J48 | ******.173 | 359804.768 | 115.550570 | 29.758436 |
J49 | ******.650 | 359808.956 | 115.550614 | 29.758377 |
J50 | ******.539 | 359811.596 | 115.550642 | 29.758341 |
J51 | ******.572 | 359822.333 | 115.550755 | 29.758198 |
J52 | ******.505 | 359823.724 | 115.550769 | 29.758179 |
J53 | ******.498 | 359823.728 | 115.550769 | 29.758179 |
J54 | ******.668 | 359827.962 | 115.550814 | 29.758127 |
J55 | ******.583 | 359830.201 | 115.550838 | 29.758100 |
J56 | ******.749 | 359833.710 | 115.550874 | 29.758056 |
J57 | ******.661 | 359836.679 | 115.550906 | 29.758020 |
J58 | ******.913 | 359850.711 | 115.551053 | 29.757843 |
J59 | ******.673 | 359862.396 | 115.551176 | 29.757707 |
J60 | ******.909 | 359872.238 | 115.551279 | 29.757593 |
J61 | ******.511 | 359883.097 | 115.551393 | 29.757474 |
J62 | ******.505 | 359888.528 | 115.551450 | 29.757420 |
J63 | ******.500 | 359893.962 | 115.551507 | 29.757367 |
J64 | ******.127 | 359891.718 | 115.551484 | 29.757345 |
J65 | ****** | 359890.655 | 115.551474 | 29.757335 |
J66 | ******.593 | 359877.043 | 115.551335 | 29.757203 |
J67 | ******.285 | 359872.028 | 115.551284 | 29.757155 |
J68 | ******.325 | 359868.325 | 115.551246 | 29.757110 |
J69 | ******.971 | 359857.609 | 115.551137 | 29.756979 |
J70 | ******.920 | 359847.952 | 115.551040 | 29.756806 |
J71 | ******.774 | 359827.058 | 115.550827 | 29.756541 |
J72 | ******.168 | 359830.318 | 115.550861 | 29.756536 |
J73 | ******.349 | 359845.400 | 115.551018 | 29.756512 |
J74 | ******.897 | 359857.769 | 115.551145 | 29.756509 |
J75 | ******.969 | 359859.611 | 115.551164 | 29.756510 |
J76 | ******.105 | 359863.073 | 115.551200 | 29.756512 |
J77 | ******.285 | 359867.673 | 115.551248 | 29.756514 |
J78 | ******.590 | 359875.448 | 115.551328 | 29.756518 |
J79 | ******.528 | 359876.642 | 115.551340 | 29.756526 |
J80 | ******.049 | 359883.669 | 115.551412 | 29.756577 |
J81 | ******.223 | 359885.430 | 115.551430 | 29.756587 |
J82 | ******.271 | 359894.041 | 115.551519 | 29.756634 |
J83 | ******.528 | 359896.223 | 115.551541 | 29.756646 |
J84 | ******.644 | 359898.803 | 115.551567 | 29.756665 |
J85 | ******.193 | 359907.271 | 115.551654 | 29.756725 |
J86 | ******.383 | 359909.122 | 115.551673 | 29.756736 |
J87 | ******.972 | 359917.138 | 115.551755 | 29.756769 |
J88 | ******.635 | 359931.062 | 115.551898 | 29.756840 |
J89 | ******.257 | 359935.414 | 115.551943 | 29.756873 |
J90 | ******.083 | 359944.471 | 115.552035 | 29.756972 |
J91 | ******.927 | 359967.500 | 115.552272 | 29.757036 |
J92 | ******.681 | 359970.295 | 115.552301 | 29.757034 |
J93 | ******.582 | 359982.752 | 115.552430 | 29.757026 |
J94 | ******.640 | 360006.349 | 115.552675 | 29.756948 |
J95 | ******.634 | 360024.722 | 115.552866 | 29.756868 |
J96 | ******.627 | 360044.177 | 115.553068 | 29.756789 |
J97 | ******.466 | 360052.463 | 115.553154 | 29.756771 |
J98 | ******.826 | 360060.027 | 115.553232 | 29.756775 |
J99 | ******.988 | 360067.954 | 115.553314 | 29.756795 |
J100 | ******.230 | 360072.997 | 115.553366 | 29.756825 |
J101 | ******.792 | 360077.996 | 115.553417 | 29.756885 |
J102 | ******.940 | 360086.544 | 115.553502 | 29.757077 |
J103 | ******.188 | 360088.142 | 115.553518 | 29.757133 |
J104 | ******.862 | 360088.966 | 115.553526 | 29.757130 |
J105 | ******.228 | 360096.426 | 115.553604 | 29.757125 |
J106 | ******.545 | 360108.175 | 115.553725 | 29.757130 |
J107 | ******.021 | 360122.620 | 115.553874 | 29.757136 |
J108 | ******.244 | 360131.510 | 115.553966 | 29.757157 |
J109 | ******.530 | 360144.370 | 115.554098 | 29.757197 |
J110 | ******.198 | 360158.339 | 115.554242 | 29.757258 |
J111 | ******.141 | 360173.119 | 115.554394 | 29.757323 |
J112 | ******.670 | 360203.553 | 115.554709 | 29.757250 |
J113 | ******.587 | 360212.793 | 115.554805 | 29.757214 |
J114 | ******.042 | 360216.290 | 115.554842 | 29.757200 |
J115 | ******.677 | 360221.642 | 115.554897 | 29.757180 |
J116 | ******.097 | 360231.739 | 115.555002 | 29.757185 |
J117 | ******.035 | 360247.725 | 115.555165 | 29.757285 |
J118 | ******.927 | 360249.187 | 115.555178 | 29.757492 |
J119 | ******.484 | 360257.079 | 115.555257 | 29.757660 |
J120 | ******.534 | 360258.879 | 115.555275 | 29.757697 |
J121 | ******.234 | 360262.927 | 115.555316 | 29.757721 |
J122 | ******.633 | 360272.377 | 115.555413 | 29.757771 |
J123 | ******.132 | 360294.875 | 115.555644 | 29.757896 |
J124 | ******.732 | 360300.724 | 115.555704 | 29.757929 |
J125 | ******.431 | 360302.975 | 115.555727 | 29.757953 |
J126 | ******.381 | 360303.875 | 115.555736 | 29.757998 |
J127 | ******.173 | 360302.699 | 115.555720 | 29.758267 |
J128 | ******.578 | 360302.524 | 115.555717 | 29.758306 |
J129 | ******.621 | 360303.441 | 115.555726 | 29.758334 |
J130 | ******.650 | 360304.106 | 115.555733 | 29.758334 |
J131 | ******.832 | 360308.200 | 115.555775 | 29.758336 |
J132 | ******.879 | 360320.265 | 115.555900 | 29.758329 |
J133 | ******.927 | 360328.361 | 115.555984 | 29.758321 |
J134 | ******.085 | 360335.504 | 115.556058 | 29.758324 |
J135 | ******.990 | 360343.124 | 115.556136 | 29.758342 |
J136 | ******.737 | 360353.285 | 115.556241 | 29.758358 |
J137 | ******.689 | 360364.238 | 115.556354 | 29.758368 |
J138 | ******.642 | 360374.558 | 115.556461 | 29.758378 |
J139 | ******.340 | 360382.654 | 115.556544 | 29.758403 |
J140 | ******.468 | 360391.068 | 115.556631 | 29.758441 |
J141 | ******.055 | 360395.036 | 115.556671 | 29.758456 |
J142 | ******.055 | 360400.752 | 115.556731 | 29.758457 |
J143 | ******.309 | 360408.847 | 115.556814 | 29.758442 |
J144 | ******.610 | 360412.975 | 115.556857 | 29.758418 |
J145 | ******.800 | 360416.785 | 115.556897 | 29.758384 |
J146 | ******.100 | 360428.692 | 115.557022 | 29.758271 |
J147 | ******.639 | 360438.216 | 115.557121 | 29.758205 |
J148 | ******.051 | 360443.613 | 115.557177 | 29.758191 |
J149 | ******.528 | 360447.265 | 115.557215 | 29.758196 |
J150 | ******.830 | 360460.917 | 115.557355 | 29.758263 |
J151 | ******.217 | 360477.133 | 115.557522 | 29.758350 |
J152 | ******.171 | 360487.553 | 115.557629 | 29.758405 |
J153 | ******.875 | 360493.175 | 115.557686 | 29.758439 |
J154 | ******.422 | 360497.574 | 115.557731 | 29.758462 |
J155 | ******.241 | 360500.649 | 115.557763 | 29.758479 |
J156 | ******.663 | 360503.263 | 115.557790 | 29.758492 |
J157 | ******.487 | 360509.361 | 115.557852 | 29.758518 |
J158 | ******.868 | 360514.123 | 115.557901 | 29.758540 |
J159 | ******.720 | 360517.352 | 115.557934 | 29.758557 |
J160 | ******.345 | 360524.442 | 115.558007 | 29.758591 |
J161 | ******.965 | 360530.158 | 115.558066 | 29.758615 |
J162 | ******.399 | 360535.396 | 115.558120 | 29.758638 |
J163 | ******.918 | 360542.513 | 115.558193 | 29.758670 |
J164 | ******.220 | 360547.461 | 115.558244 | 29.758691 |
J165 | ******.887 | 360563.600 | 115.558410 | 29.758753 |
J166 | ******.232 | 360566.243 | 115.558437 | 29.758766 |
J167 | ******.790 | 360569.963 | 115.558475 | 29.758789 |
J168 | ******.724 | 360572.392 | 115.558500 | 29.758825 |
J169 | ******.698 | 360558.907 | 115.558359 | 29.758922 |
J170 | ******.335 | 360551.177 | 115.558278 | 29.758981 |
J171 | ******.236 | 360546.531 | 115.558229 | 29.759025 |
J172 | ******.335 | 360542.753 | 115.558190 | 29.759080 |
J173 | ******.434 | 360539.168 | 115.558152 | 29.759134 |
J174 | ******.812 | 360534.964 | 115.558108 | 29.759182 |
J175 | ******.665 | 360524.914 | 115.558002 | 29.759297 |
J176 | ******.439 | 360511.925 | 115.557866 | 29.759447 |
J177 | ******.786 | 360506.882 | 115.557812 | 29.759522 |
J178 | ******.571 | 360504.014 | 115.557782 | 29.759564 |
J179 | ******.572 | 360504.014 | 115.557782 | 29.759564 |
J180 | ******.025 | 360506.368 | 115.557806 | 29.759578 |
J181 | ******.944 | 360500.848 | 115.557748 | 29.759658 |
J182 | ******.458 | 360499.439 | 115.557733 | 29.759680 |
J183 | ******.227 | 360493.421 | 115.557670 | 29.759777 |
J184 | ******.530 | 360488.753 | 115.557620 | 29.759851 |
J185 | ******.235 | 360481.712 | 115.557546 | 29.759956 |
J186 | ******.774 | 360471.503 | 115.557439 | 29.760077 |
J187 | ******.545 | 360460.766 | 115.557326 | 29.760209 |
J188 | ******.115 | 360449.606 | 115.557208 | 29.760357 |
J189 | ******.389 | 360440.496 | 115.557112 | 29.760476 |
J190 | ******.896 | 360425.756 | 115.556958 | 29.760614 |
J191 | ******.128 | 360408.578 | 115.556778 | 29.760776 |
J192 | ******.061 | 360395.757 | 115.556644 | 29.760900 |
J193 | ******.684 | 360383.109 | 115.556511 | 29.761022 |
J194 | ******.943 | 360374.058 | 115.556417 | 29.761104 |
J195 | ******.648 | 360365.732 | 115.556329 | 29.761191 |
J196 | ******.805 | 360352.664 | 115.556193 | 29.761263 |
J197 | ******.865 | 360349.066 | 115.556156 | 29.761281 |
J198 | ******.214 | 360348.699 | 115.556153 | 29.761203 |
J199 | ******.011 | 360349.923 | 115.556166 | 29.761165 |
J200 | ******.051 | 360349.852 | 115.556165 | 29.761166 |
J201 | ******.390 | 360347.402 | 115.556140 | 29.761177 |
J202 | ******.423 | 360340.781 | 115.556071 | 29.761231 |
J203 | ******.985 | 360336.105 | 115.556021 | 29.761308 |
J204 | ******.934 | 360324.799 | 115.555902 | 29.761468 |
J205 | ******.575 | 360312.128 | 115.555769 | 29.761590 |
J206 | ******.520 | 360302.298 | 115.555667 | 29.761670 |
J207 | ******.718 | 360269.152 | 115.555330 | 29.761253 |
J208 | ******.225 | 360263.194 | 115.555268 | 29.761293 |
J209 | ******.121 | 360297.240 | 115.555614 | 29.761710 |
J210 | ******.771 | 360288.832 | 115.555526 | 29.761779 |
J211 | ******.872 | 360278.884 | 115.555423 | 29.761805 |
J212 | ******.982 | 360232.673 | 115.554942 | 29.761991 |
注: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117°中央經線。
拐點 | X | Y | 緯度 | 經度 |
J1 | 360196.928 | ******.188 | 115.554620 | 29.758679 |
J2 | 360208.043 | ******.346 | 115.554739 | 29.758429 |
J3 | 360235.921 | ******.430 | 115.555025 | 29.758532 |
J4 | 360224.837 | ******.307 | 115.554907 | 29.758782 |
注: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117°中央經線。
2.2?評估目的和原則
2.2.1?評估目的
地塊土壤污染具有很大的隱蔽性、滯后性和持久性,地塊污染物通常存在于土壤并通過土壤轉移,其變化和移動非常緩慢,受體只有長期接觸污染物時才會產生潛在風險。因而需要通過風險評估,分析預測地塊土壤污染對生態環境及地塊使用者產生的影響,為進行污染修復和管理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同時,風險評估有助于分析和比較多種修復措施的有效性,有效地規避地塊污染風險。
如果一個地塊對人體健康構成危害,必須有三個因素互相作用:污染物、暴露途徑、受體。首先,有害污染物必須對地塊的污染數量及濃度達到足以造成健康危害的程度;第二,必須存在污染物接觸人類受體的暴露途徑,如吸入、消化等;第三,人們必須與這些污染物接觸,且接觸程度足以產生健康影響。因此,風險評估就是在定性化、定量化、表征三要素的基礎上得出風險水平。
本次評估地塊的土壤污染狀況風險評估主要工作目的:
(1)根據《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評估技術導則》(HJ25.3-2019)、《江西省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文件編制指南(暫行)》(贛環土壤〔2022〕1號)等相關技術規定,評估地塊土壤關注污染物對敏感暴露人群的健康風險,明確地塊的人體健康風險是否可接受,確定基于健康風險的風險控制值。
(2)基于污染的分布特征,按照分區、分層的原則,估算風險不可接受的污染土方量,確定其分布范圍及拐點坐標。
(3)提出超風險控制值的建議,為下一步地塊開發利用和環境管理提供決策依據。
2.2.2?評估原則
本次風險評估工作嚴格按照生態環境部發布的《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評估技術導則》(HJ25.3-2019)、《生態環境健康風險評估技術導則》(HJ1111-2020)和《建設用地土壤污染修復目標值制定指南(試行)》等地塊風險評估相關文件的要求,遵循原則如下:
(1)規范性原則:嚴格按照目前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評估技術規范及要求,規范地塊土壤污染風險評估程序,保證地塊土壤污染風險評估過程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客觀性。
(2)可操作性原則:綜合考慮風險評估方法、時間、經費等,使評估過程切實可行,確保地塊土壤污染風險評估技術方法具有可操作性。
(3)可靠性原則:充分考慮地塊風險管理的實際需求,重點解決污染地塊修復及再開發利用過程中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盡全力保證評估結果的可靠性。
(4)科學學原則:充分收集已于數據和信息,基于最新科學證據,根據生態環境管理需要、評估目的、數據可獲得性和有效性,科學合理確定評估方案,確保評估過程的系統性、完整性以及評估結論的客觀性。
(5)針對性原則:根據評估對象的污染特征,選取實際暴露情景及參數,構建有針對性的健康風險暴露評估模型。
(6)謹慎性原則:風險評估結果應包括在現實最不利情景下,敏感人群或高暴露人群暴露于環境中化學因素的健康風險。
(7)透明性原則:對風險評估的整個過程應進行完整且系統的記錄,其中應特別注意評估的制約因素、不確定性和假設及其處理方法、評估中不同意見和觀點、直接影響風險評估結果的重大決策等內容。
2.3?評估依據
2.3.1?法律、法規及規范性文件
(1)《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2014年4月24日修訂通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2)《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6月27日修正,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2018年8月31日通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4)《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2019年8月26日修正通過,2020年1月1日起實施;
(5)《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2016年7月2日修訂通過,2016年10月1日起施行;
(6)《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2020年4月29日修正,2020年9月1日施行;
(7)《地下水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國令第748號),2021年10月21日公布,自2021年12月1日實施;
(8)《污染地塊土壤環境管理辦法(試行)》(環境保護部令,部令第42號),2016年12月31日公布,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
(9)《國務院關于印發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國發〔2016〕31號),2016年5月28日;
(10)《關于貫徹落實土壤污染防治法推動解決突出土壤污染問題的實施意見》(環辦土壤〔2019〕47號),2019年7月4日印發。
(11)《國務院關于加強環境保護重點工作的意見》(國發〔2011〕35號),2011年10月20日;
(12)《國務院關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國發〔2005〕39號),2005年12月3日;
(13)《江西省土壤污染防治條例》2020年11月25日通過,2021年1月1日開始實施);
(14)《江西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贛府發〔2016〕50號),2016年12月26日;
(15)《江西省“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贛環土壤〔2022〕6號),2022年5月21日;
(16)《江西省土壤污染防治項目管理規程(試行)》,2019年1月25日。
2.3.2?技術規范與標準
(1)《工業企業地塊環境調查評估與修復工作指南(試行)》(2014年11月30日);
(2)《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調查評估技術指南》(2018年1月1日起實施);
(3)《土壤環境監測技術規范》(HJ/T166-2004);
(4)《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技術導則》(HJ25.1-2019);
(5)《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監測技術導則》(HJ25.2-2019);
(6)《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評估技術導則》(HJ25.3-2019);
(7)《江西省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文件編制指南(暫行)》(贛環土字[2022]1號);
(8)《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
(9)《地下水環境監測技術規范》(HJ164-2020);
(10)《地塊土壤和地下水中揮發性有機物采樣技術導則》(HJ1019-2019);
(11)《上海市建設用地地下水污染風險管控篩選值補充指標》;
(12)《重點行業企業用地調查毒性物質辭典》;
(13)《土壤環境質量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36600-2018);
(14)《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DB36/1282-2020);
(15)《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2017);
(16)《美國環境保護署區域篩選值2023年5月》(RegionalScreeningLevel(RSL)SummaryTableMay2023)。
2.3.3?與建設項目有關的材料
(1)******有限公司,2024年12月);
(2)******有限公司,2024年12月);
(3)******有限公司,2025年5月);
(4)******大學(武漢)文化遺產和巖土文物保護工程中心,2004年5月);
(5)******有限公司,2024年4月);
(6)委托單位提供的其他資料。
2.4?評估方法及技術路線
本次風險評估按照《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評估技術導則》(HJ25.3-2019)實施。根據導則要求,地塊風險評估主要包括危害識別、暴露評估、毒性評估、風險表征以及土壤和地下水風險控制值計算。風險評估工作流程與技術路線如圖2-3所示,本地塊土壤污染風險評估具體工作技術路線描述如下:
2.4.1?危害識別
根據土壤污染狀況調查階段獲取的相關資料和數據,掌握地塊土壤和地下水中關注污染物的濃度分布,明確規劃土地利用方式,分析可能的敏感受體,如兒童、成人、地下水體等。根據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和監測結果,將對人群等敏感受體具有潛在風險需要進行風險評估的污染物,確定為關注污染物。
2.4.2?暴露評估
在危害識別的工作基礎上,分析地塊關注污染物進入并危害敏感受體的情景,確定地塊污染物對敏感人群的暴露途徑,確定污染物在環境介質中的遷移模型和敏感人群的暴露模型,確定與地塊污染狀況、土壤性質、地下水特征、敏感人群和關注污染物性質等相關的模型參數值,計算敏感人群攝入來自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物所對應的土壤和地下水的暴露量。
2.4.3?毒性評估
在危害識別的工作基礎上,分析關注污染物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效應,包括致癌效應和非致癌效應,確定與關注污染物相關的的毒性參數。包括參考劑量、參考濃度、致癌斜率因子和呼吸吸入單位致癌因子等。
2.4.4?風險表征
在暴露評估和毒性評估的基礎上,采用風險評估模型計算土壤和地下水中單一污染物經單一途徑的致癌風險和危害商,計算單一污染物的總致癌風險和危害指數,進行不確定性分析。
2.4.5?風險控制值計算
在風險表征的基礎上,判斷計算得到的風險值是否超過可接受風險水平。如污染地塊風險評估結果未超過可接受風險水平,則結束風險評估工作;如污染地塊風險評估結果超過可接受風險水平,則計算土壤、地下水中關注污染物的風險控制值;如調查結果表明,土壤中關注污染物可遷移進入地下水,則計算保護地下水的土壤風險控制值;根據計算結果,提出關注污染物的土壤和地下水風險控制值。
3?評估結論和建議
3.1?結論
(1)評估地塊為瑞昌銅嶺銅礦考古遺址公園項目地塊四,占地面積198320.17m2(約合297.48畝),地塊規劃用地性質為文化設施用地。在第二類規劃用地情景下,將地塊內超標污染物砷、鎘、銅、鋅、錳和鈷作為土壤關注污染物,地下水無關注污染物。土壤中砷、鎘、銅、鋅、錳和鈷考慮經口攝入土壤、皮膚接觸土壤、吸入土壤顆粒物共3種污染物的暴露途徑。
根據建立的暴露概念模型及確定途徑和參數,本著從嚴原則,在第二類用地方式下,分別計算風險評估關注污染物的最大檢出濃度對人體健康產生的致癌風險和危害商,最終確定土壤中砷、鎘、銅和鈷的健康風險不可接受(單一污染物的致癌風險超過1E-06或者危害商超過1)。
(2)根據風險評估結果,第二類用地方式下,本地塊土壤中需要風險管控/修復的超風險污染物為砷、鎘、銅、錳和鈷,土壤超風險點位為S2~S3、S6、S11~S12、S17~S18、JS1~JS6、JS10~12、JS15~JS16、JS22~JS24、JS29~JS30、JS32、JS33~JS36、JS39、DS1、DS4~DS5、DS7~DS9、DS12~DS27、DS29~DS32、DS35、DS37~DS42、DS44、DS46~DS47、DS49~DS55、DS59、DS62~DS63、DS65~DS68、DS73~DS74、DS82、DS84、DS86~DS87、DS89、DS91、DS94、DS100、DS103~DS104、DS115。
超風險污染物砷、鎘、銅、錳和銅的風險控制計算值分別為1.74mg/kg、90.70mg/kg、18045.60mg/kg、16619.58mg/kg和18.14mg/kg,修復目標值分別為60mg/kg、90.7mg/kg、18045.6mg/kg、16619.58mg/kg和70mg/kg。
將表層土壤檢測值與修復目標值進行比較,獲得土壤超風險控制值區域面積約128856.84,其中,砷、鎘、銅、錳和鈷的超風險控制值面積分別約為124457.01
、3016.59
、1910.86
、2110.22
和17362.19
。土壤超風險控制值總方量為95562.67
,砷、鎘、銅、錳和鈷的待管控/修復區域方量分別約為93362.76
、2816.60
、955.43
、2651.57
和9529.38
。
表層土壤超風險控制值區域面積約,其中,砷、鎘、銅、錳和鈷的超風險控制值面積分別約為本地塊屬于污染地塊,在第二類規劃用地情景下,需對超風險控制值區域的土壤實施風險管控或修復工作。
3.2?建議
(1)土壤污染風險管控/修復建議。地塊內污染土壤面積大、土方量大,另考慮本地塊為國家文物重點保護單位且項目建設工期及人體健康風險控制的需要,建議可采用阻隔技術進行風險控制。
(2)編制污染地塊風險管控/修復工程方案。地塊土壤中砷、鎘、銅和鈷需要開展后續風險管控/修復工作,土地使用權人應當按照國家和江西省有關環境標準和技術規范,編制污染地塊風險管控/修復工程方案。
(3)加強施工期間管理。考慮到土壤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遷移擴散可能對周邊產生一定影響,應嚴格管理地塊內的廢水包括基坑降水、基坑廢水等,防止廢水未經處理直接進入地表土壤環境,導致土壤二次污染,應對地下水進行專門的收集和處理,達標排放。現場工作的各個環節均需做好人員防護,防止皮膚接觸、口、鼻吸入等意外發生。風險管控/修復過程中可能會存在土壤污染物或潛水污染物的下滲風險,因此,需加強對本項目區域地下水的管控,在污染土壤修復過程中,對地下水進行定期監測。
(4)在地塊風險管控/修復完成前禁止從事與地塊土壤污染狀況管理無關的其他活動。后期超風險控制值時,應注意防范二次污染。
(5)本地塊內地表水存在汞、石油類、溶解氧和總氮等檢測項目超標情況,建議在后續工程施工過程中使用生態環境友好型建筑材料,避免汞和石油類超標;針對溶解氧和總氮超標,可以根據地表水體富營養化情況開展水生態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