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第一站
ai巡檢 長春構建智慧監管新模式
■ 張武源
在政府采購領域,采購文件編制的合規性、準確性與效率直接關系到采購結果的公平與質量。在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吉林省長春市財政局于今年9月創新上線“采購文件巡檢”和“四類違規專項巡檢”雙功能體系,成為全國首個將ai巡檢嵌入政府采購業務流程的實踐標桿,構建起智慧監管新模式。
采購文件巡檢:推進全維度智能診斷
“采購文件巡檢”功能依托智采大模型,通過多項合規性指標庫和動態學習算法,既能為采購單位與代理機構提供精準高效的編制輔助,又能為監管部門筑牢合規防線,助力政府采購相關各方開啟ai采購新時代。
在用戶層面,“采購文件巡檢”功能整合實時更新的法規知識庫,為采購人及代理機構自動識別22類高頻違規點,支持智能審查與在線編輯聯動。采購單位與代理機構經辦人填寫項目基礎信息后,系統即自動啟動巡檢,輔助經辦人根據風險提示及時調整內容。
在監管層面,該功能通過將風險管控節點從“事后比對”前移至“事前編制”,通過智能識別與及時調整機制,從源頭減少違規風險,提升文件的規范性與合規性。同時,借助多用戶視角的協同監督設計,既強化了采購各方的風險責任意識,更構建起全程可控的監管體系。數據顯示,自“采購文件巡檢”功能上線以來,長春市財政局已累計完成190個政府采購項目的智能審查,精準識別并提示違規風險項86個,有效幫助采購單位與代理機構避免因文件瑕疵引發的質疑投訴糾紛,為采購流程的順暢推進提供保障。
用戶的反饋進一步印證了技術賦能的價值。長春市公安局政府采購負責人表示:“第一次操作就明顯感受到‘采購文件巡檢’的實用性。以往編制文件時需安排專人,對編制完成的文件進行多輪復核,避免因法規細節疏漏觸發合規風險,如今系統能自動排查出法律法規禁止內容,不僅大幅降低了后續質疑投訴率,更節約了反復修改文件的溝通成本,采購效率顯著提升。”中科坤林建設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則表示,在承接建筑、服務等多個行業的項目時,難免會存在對特定領域采購規范不熟悉的情況。“采購文件巡檢”查出的問題,成為與服務對象溝通核實的依據,有效破解了因信息不對稱導致的文件編制偏差難題,方便實用。
四類違規專項巡檢:聚焦事后監管需求
緊扣財政部政府采購“四類”違規行為專項整治要求,長春市財政局深化拓展了“四類違規專項巡檢”功能。“其價值主要體現在精準對接‘四類’違規行為專項整治的監管需求上。”長春市財政局采購辦負責人表示,通過智能篩查與詳細報告,“四類專項巡檢”大大提升了監管部門對“四類”違規行為的識別效率與精準度,為監管工作提供了有力依據。
相較于傳統人工審查,ai技術的優勢更為突出。近期的專項核查中,在人工抽樣審查已發現17個問題的基礎上,ai通過全量項目智能掃描進一步識別出7個隱性風險點,形成“抽樣+全量”的雙軌核查機制,充分彰顯了ai技術在擴大審查覆蓋范圍、提升風險識別精度方面的能力。同時,系統還能為每個風險點自動匹配對應的政策依據,徹底告別了人工核查時“逐份翻找文件、手動匹配條款”的繁瑣流程,將原本需要數天完成的核查工作壓縮至數小時,既提升了專項整治的精準度,又大幅提升了監管效率。
參與長春市線下專項審查的工作人員,在談及傳統人工核查“四類”違規行為的經歷時,感觸頗深:“以往核查需要逐份調取從采購文件編制到履約驗收的全流程資料,逐個條目比對財政部專項整治要求與財政監管要點,最后再梳理成完整的核查報告。一套流程走下來,團隊幾個人連軸轉要45天,在此過程中既要盯著細節防遺漏,又要確保政策引用精準,精力消耗極大,偶爾還會因為人工篩查的局限性遺漏隱性違規點。現在ai幾小時就能完成全量項目的精準核查,效率明顯提高。”
在ai技術深度賦能政府采購領域的背景下,長春市的智慧監管實踐不僅是對傳統人工審查模式的革新,更構建起覆蓋“執行—監管—整治”的全鏈條智慧化體系。這一實踐既精準響應了財政部專項整治要求,又為政府采購各方主體提供了合規指引與效率工具,以ai技術賦能打破了信息壁壘、壓縮了自由裁量空間,使政府采購在公開、公正、公平的軌道上高效運行,為全國政府采購領域的數字化應用提供了可復制推廣的“長春經驗”。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