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我市多地迎來暴雨天氣,中心城區部分道路、低洼地帶積水,一些老舊建筑、邊坡等地也受到暴雨洪水沖擊,出現問題。但與之相反,渝北區仙桃國際大數據谷、兩江新區動步公園等不少地區卻一點沒有受到暴雨影響,暴雨停歇后,顯得分外干爽。市民們感到奇怪,其中到底隱藏著什么秘密?
“其實,秘密就藏在海綿城市建設上。”8月12日,市住房城鄉建委發布信息,近年來,我市持續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全力建設韌性安全城市,完成海綿城市建設項目2055個,現有達標排水分區535個,達標面積845.8平方公里,占城市建成區總面積的46.2%。
當暴雨遇到透水鋪裝、綠色屋頂等充滿建筑肌理的“海綿細胞”,一場“生態魔術”正在山城上演,透水路面“喝下”如注的雨水;屋頂花園變身天然“加濕器”……而這神奇魔術的靈魂便是海綿城市建設理念。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次暴雨中這些海綿城市的表現。
8月11日,暴雨襲城,位于渝北區的仙桃國際大數據谷也迎來了強降雨的挑戰。但行走在此,您會發現這里的人行道、屋面、道路、公園就像一塊塊“海綿”,遇到下雨,就能靈活運用“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將過量的雨水快速滲透到地下,路面很快就變得干爽。這便是海綿城市片區建設的魔力所在。
仙桃國際大數據谷融入海綿理念,通過生物滯留帶、綠色屋頂、透水鋪裝等“海綿細胞”,串聯地塊、道路、公園、水體,由點及面聯結成片,形成了一個雨水自然消納、徑流污染有效削減、局部熱島效應緩解的海綿示范片區。
在排水防澇方面,仙桃國際大數據谷通過分析園區道路坡向和雨水徑流通道,以道路為載體串聯園區雨水通道,合理布設生物滯留帶、透水鋪裝、雨水濕地等海綿設施,減緩徑流速度,提高區域道路污染去除能力和排水防澇能力。
同時,仙桃國際大數據谷打通了雨水通道,收集周圍道路和屋頂雨水進入云湖,將云湖升級為雨水塘,發揮其公共海綿作用。
11日傍晚,兩江新區動步公園的空氣分外清新,雖經歷了一整天的強降雨,但這里的路面卻看不出太多下雨的“痕跡”,這主要得益于海綿城市的建設。
動步公園位于兩江新區龍湖水晶酈城1組團旁,綠化覆蓋率達90%,是生態、生活、生產相融的城市濱水空間。在公園各個區域應用透水鋪裝、綠色屋頂等措施構建了雨水“滲、滯、蓄、凈、用、排”的良性循環。其中,透水鋪裝在加強路面自然滲透的同時減少地表徑流,可實現雨后不積水。
市住房城鄉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在我市繼續貫徹綠色低碳發展理念,持續高質量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切實打造一批有特色、有亮點、有實效的海綿城市建設典型片區,讓城市建設不僅有“面子”更有“韌性”,實現海綿城市建設“從有到好”,成為重慶城市建設綠色發展的生態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