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改造,一頭牽著民生福祉,一頭聯動城市發展。近年來,重慶積極推進城中村改造工作,城中村改造不僅能改善城市環境、完善公共服務,還能有效提升市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穩步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進“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城中村改造。
2024年,重慶市計劃改造城中村項目82個。目前,已有41個城中村改造項目下達征收土地預公告,15個項目啟動征拆,已完成征拆1690戶,6個安置房項目開工建設,開工套數3602套。
大渡口區五一互助片區城中村改造項目
大渡口區五一互助片區城中村改造項目位于大渡口區八橋鎮,地塊東抵西城大道,北至內環快速,南側和西側分別以金中大道、二縱線(伏牛大道)為界。
該片區房屋結構多為磚混結構或磚木結構,建筑密度高、高低錯落、布局凌亂;道路狹窄、彎曲、交通擁堵;公共服務設施缺乏或陳舊;環境衛生臟亂差;安全隱患多發。
大渡口區五一互助片區城中村改造項目總占地面積182.61萬平方米,拆遷建筑規模27.99萬平方米;擬新建安置房10.28萬平方米;建設安置房配套道路13.44公里,新建及遷改給水、燃氣、污水、電力、通訊管線19.77公里。
五一互助片區城中村改造及片區綜合開發項目位于大渡口黃金地塊,距離大渡口區行政中心只有3公里左右,是重慶市首個獲得國開行重慶分行金融支持項目以及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積極穩步推進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決策部署取得的實質性成效,也是重慶市正式全面啟動城中村改造工作的重大標志。
梁平區赤牛城片區城中村改造項目
梁平區赤牛城片區城中村改造項目位于赤牛城宋元文化遺址公園以東、高新區新材料研發中心以南、梁平婦幼保健院以西、楓葉國際學校以北。
項目多為牛頭村村民宅基地,建筑質量普遍較差,缺乏道路、綠化等規劃配套。此外,村內居住大量“三無”人員,并開設很多無證經營小作坊,臟亂差嚴重,給周邊學校及附近村民帶來了嚴重的環境問題和社會治安問題。
梁平區赤牛城片區城中村改造項目擬新建安置房約119套,建筑面積約17172平方米。此外,項目新建安置房配套公共服務設施4293平方米,安置房配套停車場5985平方米,建設安置房配套燃氣、排水、供水、供電、通信、照明、消防管網等,建設配套道路及管網約3.5公里。
赤牛城片區實施城中村改造后,將打造成為與都梁新區未來形象相適應的新型時尚化、人文化、現代化的商業商務中心及居住社區。? 此外,赤牛城遺址作為重慶市現存的重要文化遺產,相關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遺址展示等工作對共建川渝地區宋元(蒙)山城體系研究和活化利用均具有重要價值,本項目地塊未來規劃建設赤牛城文旅綜合體,將具備產業導入和歷史記憶傳承雙重價值。
九龍坡區幸福村三社城中村改造項目
九龍坡區幸福村三社城中村改造項目位于九龍坡區華巖鎮東南部,緊鄰大渡口區八橋鎮,屬華巖鎮朝陽幸福改造單元,項目東鄰伏牛大道,南臨福聯大道,西側為快速路二縱線,北臨五暢路。
區域內未征收完成的城中村,存在公共衛生安全風險大、房屋安全和消防安全隱患多、配套設施落后、環境臟亂差、社會治理難等突出問題,不利于“九龍五區”建設,阻礙區域產業高質量發展。
幸福三社項目改造方式為整體拆除新建,按“原地回遷安置”的方式,整體范圍8.83萬平方米,其中集體土地8.35萬平方米,國有用地4800平方米。項目總安置房需求198戶、安置人員212人,總建筑面積1.386萬平方米;企業搬遷在已建成的九龍園區或西彭園區提供標準廠房用于企業搬遷進行實物安置。
項目實施后,能較好地改善人居環境并融入片區產業發展,完善社區生活圈公共服務和基礎配套設施。